報載,Google將投資1億美元,在彰濱工業區買下15公頃土地,最後的總投資金額可望達90億台幣。...未來將可提供五到廿個全職工作機會,及僱用少數兼職或全職的約聘人員。
個人感想:
- 在網路產業中,相較於google的其他併購案,1億美元,真的很少。
- 限於氣候因素,未來這應該不會是主要資料中心,頂多是供應亞太地區的需求,一旦中國更自由開放,這裡絕對很快會被拋棄或邊緣化,所以期待以後有什麼更大的發展,僅僅這個資料中心是做不到的。
- 用掉15公頃土地,不僅少了綠地,未來還將使用大量的水電資源。大量使用台灣資源,跟台灣能在未來雲端分一塊肉沒有什麼關聯,而且加重未來水電漲價的壓力。
- 台灣用大片土地和水電資源,僅能換到稀少的就業機會。就算用掉百公頃土地,未必有100個就業機會。有沒有發現,在地的傳統產業不見得耗多少資源,卻更能創造就業。
- 那為什麼還有人在自誇功勞?一則因為真的沒有什麼其他的好誇的,沾沾名人的光是一種流行,一則因為台灣投資環境惡化招商難,也只能把籌碼用光。
-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google在台設資料中心不好,而是台灣未來在雲端產業,如果策略方向不改,大概也只能佔到硬體或代工的低利區塊。在產能過剩的年代,不僅利潤多少的問題,能否生存也是個問題。未來雲端內容是塊肥肉,這一塊,台灣大概只吃得到local部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