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4日

"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"讀後感

最近覺得思緒不若以往清晰明白,可能是太多看了一半沒看完的書或是累積太多想看的書,還有一些每天做一點然後慢慢完成的事,所以漸漸地變得有些亂,最直接的就是當想看書的時候,到底要看哪一本呢?

本來去年預計看完的系列影片沒看完(每集還有做簡單筆記),因為中間看了其他有的沒的,以致拖很久,有時候事情不急可以慢慢來,但拖久了也是負擔,這個月就要先把系列影片看完,看完之後也許再找個很長的系列影片接著看。

前陣子想把php document看完一次,不管能吸收多少,那數量真是太龐大了,看到現在1%都還沒看完。而蜀山劍俠傳,累計看了幾十小時,也不過看了十幾%。

後來,又開始做一些筆記數位化的事,同樣是十分耗時的事。諸如此類,一堆沒有急迫性而未完成的事,開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,為了簡單化,決定把一些快完成的或容易解決的,先完成了再說。

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是一本份量相對輕微的書,所以也是優先看完之一。
首先,他名字取得有賣點,可是這本書之所以會看,真的是它出現太多次而已。

這本書是暢銷書,後來才知道也拍成了影片,可是情節不夠嚴謹,思想深度不夠,注定成不了經典。很喜歡這本書的人,也別反我,畢竟我若是作者,我寧願生前書就暢銷書,經典不經典其次,情節不嚴謹之處,比較遇到的第二個人和第五個人,你可以自己去細究,輕易就可以發現敗筆之明顯之大,可見作者當初寫的時候,就沒有完整的故事,可能是後面為了牽就五個人所代表的五個想法或觀念,而且究竟是要寫五個、六個或十個?還是單純地書到了可以成書的份量就停了呢?

書裡用五個人教了五件能感動人心的事,但這五個觀念,都很普遍,只是作者又提醒大家一次,所以如果書要不同,那一定要是故事很精采,反正就是故事好看就好。

五個觀念都很好,可是都很消極、很認命,只是你改個想法,什麼都不去做,你還是可以覺得一切都很好。而且人死一切既了,為什麼要到死了才去了解,你可以想像作者所說的五個觀念,你要到死才學到?當然,因為讀者在生前就看了書,不可能死了才知道,可是人人生活經歷不同,不可能只是讀了就能全套到生活,就像四書五經、禮義廉恥,誰不是多多少少知道,但誰做到了?

在主人翁艾迪死後,也許可以告訴他,他的工作很有意義,因為保護了許多人的安全和幸福,但如果在艾迪年輕的時候,你真的要告訴他守著那份不喜歡的工作,沒有夢想地做著自己都沒有熱情的工作到老很有意義?

人不會因為單單死了,就變得聰明、有智慧或有洞察一切的能力。

反正就是個還不錯看的故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