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電子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電子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9月29日

Kindle使用一年感想

使用Kindle已滿一周年,紀錄一下使用心得。
  1. 十分好用的消費性電子裝置:對於大量閱讀的人而言,Kindle 真是個好東西。每年還一直進步,十分令人期待,雖然傾向於不花太多錢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,至少也要先買個基礎款頂著。有個親友很愛花錢,時常花過頭,但是她信誓旦旦地說,她對社會貢獻很大,確然,要是人人都節省,那經濟必然不活絡,所以還是要對於願意花錢的人感謝,因為這些花錢的人讓科技產品可以進步得更快,嘉惠其他人,所以不要再說年輕人花太多錢買電子產品了,花錢的人比節省的人貢獻多,不利他們自己的口袋,但有利社會經濟。省錢的人,比較環保,不讓地球資源過度被消費。
  2. 傳輸線在幾個月前就有問題了,也就是說新品沒用幾個月就有問題,常常會插在USB時,一下連上一下跳出,後來用手機的線可以相容,同時這也證明,的確是Kindle傳輸線的問題,因為有替代品可用,這問題也自然不大要緊,減少使用Kindle本身所附的傳輸線就可。
  3. 光Kindle這產品,就不得不認為貝佐斯很了不起,他讓電子閱讀在短短幾年內做出極大的躍進。後來,貝佐斯又買下華盛頓郵報,相信他對新聞業的未來會提出一些既創新又能存續的作法。報紙雖然受網路衝擊,新聞的主要價值來自採訪,沒有"採訪",編輯、翻譯或抄文也無從存在。
  4.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打算要用幾年?現在滿一周年,除了電池變得略差一點,影響不大,其他都好,原先打算用個三年,現在決定要用到它不能再用為止,就算對新款paperwhite也很心動。日後電池不能再用時,除非換電池不經濟或買不到相關零件,不然可能還是會自換電池。
  5. 如果一天平均用不到半小時,並不是非買Kindle不可。用平板、手機和電腦都一樣可以看電子書,只是比較傷眼睛。若是每天長時間使用平板、手機和電腦,不妨考慮把閱讀的時間分到kindle,除了電子書,部落格文章一樣可以傳到kindle上。
  6. Kindle不是沒有缺點,像是不支援epub格式、中文支援等,導致讀者有點麻煩外,其實也不是不能忍受,但亞馬遜已進軍大陸,強化中文支援問題只是遲早而已。epub則在一念之間。規格上,當然也有很多可以期待,像是電力再長點、容量大一點、翻頁再快一點、解析度再高一點、再輕薄一點等等,現在的Kindle已經很好用,愈新的版本就愈好用,也會更便宜。因為Amazon在硬體的獲利很少,在降價上就無法期待太多。之前還有人傳zero kindle這種消息,剛聽到時有些震驚有些興奮,貝佐斯也太先進了吧?後來,果然沒這回事,冷靜想想短期內不太可能,因為再怎麼便宜也要幾十美元的成本。未來要的話也一定是bundle服務,就算硬體再怎麼不賺錢,也不可能單純免費贈送。
  7. 軟體上,覺得clippings應該要有自動分類功能和一些方便的篩選功能,讓讀者可以幾個按鍵就取得想要的clippings。
  8. 一直以來總覺得kindle太重了,相比智慧手機後,kindle其實不太算重,當然能更輕一點會更好。
  9. 至於上網功能,一開始有期待,但太難使用,又容易當機,後來就不用了,還是純粹當個閱讀器就好。
  10. 亞馬遜為了拼市占率而降價,希望後續的服務可以帶進營收,但是很抱歉的是,目前還沒買過一本kindle電子書,卻免費下載約900本kindle電子書,這也是估計kindle要再降價不容易的原因。有那麼多免費的書可選,要花錢時,的確會再多想想,真的要非常迫切想看才會買。不過大半還是看中文,當然不會在亞馬遜買書。而且這一年來,一本紙本書都沒買,省錢省空間。以後紙本書不知道會不會都成為絕版品? 
2013/11補充:
kindle上中文txt的亂碼問題,可以用文字處理器編譯成ANSI來解決。一開始都是自己轉成mobi ,後來受不了裝了多看系統,老在二個系統來回切換,看到有人使用二個Kindle就不用切換來切換去,也是個好方法。轉成ANSI是不是一定OK?這個看的書還不夠多,所以不清楚,但轉個200K左右的小說是可以的。終極目標:還是一機一系統完美支援中文。

使用二年後:


  1. 螢幕一直是小心保護,所以沒任何刮痕,常擦拭保持乾淨,但周圍的殼不免有些小傷。
  2. 平均一天使用超過一小時,電池依然有不錯的表現。
  3. 有次跑到元太的網站去看,電子書閱讀器的螢幕壽命可以高達10年。

Kindle使用滿三年多:

幾乎天天用一小時以上,真耐用,一切正常使用中。目前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態度,除非急著使用更高的效能,不然就是用到壞才會換。這三年多來,新款的Kindle,加強解析度、有了光源、增加了容量,價格還小小地降了。
瀏覽器上網功能,真的就算了吧,除非能有平板電腦的速度,不然就單純點就行了。如果平板電腦能有護眼的顯示器,那電子書閱讀器就會被取代。

2013年6月22日

電子書、電子雜誌PDF之去邊

一般書籍與文章,大多是在kindle上閱讀,最近在電腦上看了幾本電子雜誌,都是PDF,因為PDF在kindle上閱讀不是很好用,除非是純文字的,否則就算用了多看系統也一樣,總是覺得可能要再多等一段時間才會進步得更好用一些。

電子雜誌算是可以看得快又悠閒的,因此在電腦上看也還好,有一天發現看電子雜誌的效率比紙本低很多,就想著現在很多雜誌都已經出版電子雜誌,那麼是不是應該可以為電子雜誌做不同於紙本雜誌的版面,雖然雜誌圖片美編都很好看,但文字內容卻看得有些吃力。

想要每個雜誌社都出個不同的電子版面,基本上很多雜誌社都做不到,就算做到了,也是一筆開銷,不如讓軟體直接幫雜誌代勞。目前,簡單一點的話,就是對PDF直接去邊,那些邊邊不妨就想像成是螢幕的邊框來取代。去邊之後,主要內容就相對地放大,閱讀就變得比較輕鬆方便。

以下是PDF-XChang的去邊方式,若使用的是不同的PDF閱讀器,找一下應該會有相同的功能,若是沒有的話,換一個PDF閱讀器也好。


整個頁面之示意,平常還是得放大
  1. 選擇功能列的”文件” ->”剪裁頁面”


  2. 如果是文字型的PDF,只要按下面的”移除空白”鍵,就會自動去邊,按下”確定”鍵後就可以看到PDF已被去邊。


  3. 要去自動去邊的範圍不喜歡或是在圖文並茂的雜誌,可以在右邊框中以滑鼠拖曳的方式來自訂去邊範圍,另一個方式是在左邊框中,輸入上下左右要去邊的範圍,再按下”確定”鍵即可。



已去邊的PDF

2013年4月12日

一輩子打算讀幾本書?

之前下載了還珠樓主的”蜀山劍俠傳”,依我所使用的字型大小,在電子書閱讀器上一共被分了13232頁,偏好大一點的字因此比較多頁,如果一頁平均看30秒,那一共要看396960秒,或6616分鐘,1102小時;倘若可以看得快一點以每頁20秒的速度計算的話,大概735個小時可以看完。差了幾百個小時,如果可以再看快一點的話,自然可以再減少幾十個以上小時。

之前看朱邦復的書時,他提到學生時代如何著迷於還珠樓主,記上了心,現在也開始看了。

像這種武俠小說,要是在學生時代正愛看的時候,就有現在網路、電子書閱讀器所提供的方便,想必早已看完。一切取得如此方便,再說一遍後生可畏啊。Kindle前二代都採高價位策略,從第三代開始平價化,愈來愈便宜又好用,雖然部分原因是來自ipad的威脅,但Kindle的降價,連帶使得其他電子書閱讀器廠商跟著降價,只能轉而從內容獲利,要從內容獲利,那麼版權、盜版的問題就必須正視,壓抑了盜版、病毒的生存空間,幾年前有硬體商為了高價賣電子書閱讀器,對盜版推波助瀾,這種事再不會發生。Amazon是一家營利公司,但關於電子書閱讀器的確有很大貢獻,光這一點,亞馬遜算是一家很不錯的公司。

就同儕來說,網路資源之多、之便宜、之便利,能否、會否吸收運用,幾年下來,差異會拉得比過往時代要多、要遠。

修一個如何取得、善用網路、甚至創造網路資源的學分,恐怕是人人都必修。就像之前教人一個小技巧,可以幫人省下幾個小時的時間,這不過僅僅是一個簡單小技巧之功。在各種軟體、網站、作業系統上,我也還是一直在找、學與記各種技巧,惟腦力有限,能記的不多,僅挑實用者為限。不常用的東西,沒多久就記不得了。

現在看書很慢,有時看一半會想一想,因此使用自動翻頁功能也不太適合,只要是經典通常不會跳著看。
目前有不少書都看了一半還沒看完,卻又多了大部頭蜀山劍俠傳,要是以一天看一小時話,恐怕要看上一年。只能多花時間並再看快一點,

一個人究竟一輩子可以看幾本書?其實真的不多,看太多也不見得吸收得了。
有人可以一天看幾本書,這我是不太信的,除了少數異變天才外,所謂的幾本書應當都是帶目的性地跳著看。就像一個出版社的編輯,要挑書出版,主要在於書夠不夠吸引人,能不能賣錢,那種閱讀和純粹讀者的閱讀是不同的。

以前做過短暫的校對工作,校對也許提升了對”字”的敏感度,可是大大損傷了我的閱讀能力,一個喜歡閱讀的人,真的不要去碰校對這類工作,你要是以為可以摸蛤兼洗褲,那絕對是大大的錯誤。

假如還有50年可活,那麼一年以52本計的話,也就是不計大小本平均一週一本,有點多,又不是太多,那就還可看2600本。如果是一月看一本書的看,那麼只剩600本可以看了。

免費的電子書到底可不可行?如果用2600本來看,那麼其中有多少本是免費取得的書,如果免費取得的電子書也是品質(內容、排版)很好的,那麼其中有幾本會是付費買的?好像前一、二個月,達文西密碼kindle英文版正版也在亞馬遜上免費放送,現在價格則要10.51美金,看到免費就先搶了,之前只看過中文版,雖然不見得會看英文版,閱讀跟當時的興趣與熱情有十分關聯,再好的書也不是隨時都能啃的。免費的電子書在一個人能看的書有限之下,總的來說不很可行,但就個體而言,是可以試試的行銷方式。未來,免費書仍會續存,低價高品質電子書則是未來王道!尤其是小說類、娛樂類,至於非小說類,如果技術、效益很高,價格自然可以高,因為相關讀者的人口會少一些,而且如果花的錢可以加倍得回效益,沒有道理不買。現在就有一種趨勢,很多不錯的書,價格低到你不會多去考慮要不要花錢買,或是低到花時間去找盜版恐怕更不划算。

書,得挑啊!

2012年9月29日

第一次使用亞馬遜免費書籍促銷的結果

不管之前對於亞馬遜讓作者以免費書籍來促銷的方法有什麼看法,沒做過就是免不了”不切實際”。

年紀愈大,對於某些沒實際經驗的話或書,都選擇不聽不看。

之前剛好有個想法,所以做了一本小書,在Kindle Direct Public出書,這並非第一本書,但卻是第一次真的使用了把書免費的promotion.

亞馬遜Select遊戲規則:

加入Select,凡是亞馬遜Prime會員都可以免費借,由亞馬遜每月撥出一筆錢,每借出一本,作者一般可以得到約2美元。在三個月內,作者可以任選5天,把書價定為0元,來當做促銷的手段。但加入的人,這三個月內,該書只能在亞馬遜賣,連自己的網站都不能賣。

第一次使用promotion是這樣的:

連三天免費促銷,這三天中一共有778以0元賣掉,也可以說是”免費贈送”,就當是我送人的禮物。一開始前12小時約70本,一天後約400本,這時在free kindle book 的排名在629名,後來又前進到536名,至於這是不是最好的名次,我就不曉得了,因為不想花太多時間去注意。在第三天排名就下降了。





真正有賣到錢的很少,免費與非免費的鴻溝是很寛廣的。你看,才賣出二本。

以前有些網站有賣錢換評價,但這種評價,不為亞馬遜所喜,有可能致反效果。

這次得了幾個Like,一個5星級好評。這算是促銷的獲得,這個5星級好評,讓我很高興,因為那是一種認同和肯定,而且從評論中,也讓我學到一些東西,可以做出比較與改進。看了評論者對其他書的評論,不到一半能得到她的5星評論。嘿!嘿!當然這本小書定價0.99美元,也是讀者不會要求太高的原因之一。

這次還得了一次教訓,本來免費的促銷,通常是順便吸引人看看作者其他的書,但是一直到促銷期間結束後,才發現忘了把書歸到作者名下。這情形還真”仆街”。其實這個問題,一般都會認為亞馬遜可以自動完成,但原來要作者自己手動啦。這讓我想到另一點,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筆名,然後,很不相關的書,可以用不同的筆名來出現。亞馬遜並不限作者只有一個筆名。

要不要做免費促銷,真的要想清楚,這本書因為算是一個side product,所以可以比較沒有顧慮地免費送出去。也真的有點”送禮物”的心態,偶爾給這個世界一個小禮物,就像也會從這個世界得到一些一樣。

2012年9月21日

在Kindle上讀Google Reader 訂閱的RSS文章

使用Kindle的主要目的之一,就是為了舒緩眼睛長期看電腦所帶來的不適。不只是看書,部落格的文章也佔了很大一部分。

愈多時間使用KINDLE對眼睛就愈好,也愈省電費。

雖然也可以直接在Kindle上網連到Google Reader,然後再改變到Mobile模式,或是直接放大網頁,並更改到Article模式,但是在Kindle上的操作,並不夠方便,而且這要連上網路才能使用。

使用其他網站應用服務是必需的。目前,我選擇使用Instapaper來做Kindle和Google Reader的中介。原因是:

  1. 本來就有一個Instapaper帳號,不必再另外申請。雖然在使用的過程,也加入其他網路服務試用,但能夠在原本就有使用的服務,除非別的有比較好,不然還是整合在同一個帳戶就好。
  2. 在訂閱的部落格中,有些純是看圖片,自然是使用電腦會比較快且好看;另外有些部落格文章,可以很快瀏覽過就可以,這種也不需要傳到kindle。如果全部都傳到kindle,反而是一種困擾,kindle最好是用來看,而減少一些需要處理的動作。
  3. 如果某些文章常需要外連到其他網站看,在電腦上看會比較方便。
因此選擇Instapaper來傳送rss feed,先到instapaper設定,需要到 Kindle Personal Document Settings page.增加可以傳的email。


完成後,就可以設定要每天或每週在幾點傳送,每次最多可以設定傳送10篇文章,如果要傳多一點就必需花錢訂閱一月一美元。



在Google Reader 的文章下方,有一欄按鈕,可以直接使用”傳送到”Instapaper,但這個方式會另開視窗。


若使用Instapaper的Read Later Bookmarklet,只要拖到書籤列,看到需要傳送到kindle的文章,再按一下Read Later,就可以了。這樣就像是自己先在Google Reader先做一次篩選。只把比較需要花時間看的文章傳到kindle。

未來,Google Reader不知道會不會直接增加傳送到kindle的功能。

2012年9月16日

Kindle電子閱讀器開箱

當亞馬遜還沒發表今年新的kindle,我就已經很想買個電子閱讀器,一直忍到新kindle發表之後,才做最後的決定,之前也比較了很多不同電子閱讀器,看了不少人的使用心得,尤其是亞馬遜網站上的評論,那麼多好評,更是心癢難耐。

其實,我覺得paperwhite是很好的,尤其自體發光的功能也是平常會用到的,不然也會需要其他照明或led小燈。但他比入門級的kindle貴,而且nook的glow,好像有不少人反應,隔一段時間照明部分就會有小問題,因此最後選擇了最便宜的kindle,只要$69,雖然功能比起前代沒有大升級,但也小有升級,至少主要功能翻頁快15%就是很好的,還便宜$10。


還沒拆封,黑盒子總重337.5克,老實說337.5克,我覺得還蠻重的,所以現在的平板電腦對手持來說還是太重。




沿線拉開,就可以把盒子打開。


盒子側面。



打開黑盒子的樣子。



內裝物:kindle + usb線(傳輸兼充電)

怎麼樣只用單手拿kindle,又能輕鬆翻頁,一直在試各種手勢,我覺得這點,未來是kindle需要改進的一點。

這台kindle重約170克,還是有點重。未來不減個50克以上,也要減個2、30克。 有些人認為太輕薄不好握持,我認為”愈輕愈好”,但為追求好握持,更薄倒不見得更好。


這台要輸入文字有點不方便,雖然touch在使用上會比較直覺化,但會弄髒螢幕也是一個問題,而且難免有時不小心碰到螢幕。這台入門級就不用擔心碰到螢幕。上網速度沒想像的慢,但上網是其次。去7-11要用wifi,但好像免費的wifi不知哪裏沒弄好,一直沒有7-11所謂免費的wifi可用,試幾分鐘就沒耐心再弄了,其他wifi收訊除了在7-11訊號比較明顯外,在家還是沒什麼訊號。還是使用家裏的wifi比較方便,盡量在家裡上網。

6吋螢幕對於看純文字來說,比想像好,其實並不小,不要看pdf就好。

因為不翻頁幾乎不耗電,所以常常看到一半,離開去做別的事也不用擔心耗電及關機問題,很快可以回到當初看的地方,安心又省事,這點是我很喜歡的一點。

雖然3C消費電子過一段時間就會跌價,以後也一定會買新的電子閱讀器來替換這台,但現在算是夠便宜了,而且電費一年可省個幾百元,再加上對眼睛比較好,要是眼睛病了,就算只跑一次醫院也是很冤,而且沒了網路各種讓人分心的功能,看書的效率理應可以提升。

總體而言,滿意、值得、推薦

2012年9月14日

免費微軟office、window7電子書

今天看到一個部落客收集的微軟系列電子書,對想學好如何應用微軟軟體的人非常實用。如果是買中文實體書,每本都要花好幾百塊,現在這些統統免費,不過都是英文的。

不管世界變了多少,微軟在PC軟體世界還是獨大。常使用的軟體,如果能多學一、二個簡單的小技巧,一定可以提升效率。就像我一直到今年,才開始比較刻意去背SHIFT鍵的相關快捷鍵,以前不是沒看過,可能比較少用就忘光了,一直到後來又重新看過所有快捷鍵,找看看有沒有什麼快捷鍵是平常使用電腦時就會用到的,常常用才記得住。

如果使用Office做文書處理,就算以前學過Office,要是把重點功能在看過一遍,一定可以發現一些可以增進目前工作效率的方式。溫故知新。

雖然現在對於學習微軟的軟體沒什麼興趣,但這還是值得記下來,也分享出來。


2012年7月16日

亞太地區被大大地排除在Amazon好康的免費電子書之外

因為亞馬遜以提供免費的電子書當做是一種作者的行銷手段,所以大家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免費電子書可下載,但是太多書雖然造成書太多看不完的問題,甚至連下載了哪些書都沒空再看一遍或分類。現在,果然好景不常,沒在天天過年的,許多好的電子書已經將亞太地區排除在外,讓你沒機會抱怨書太多。

畢竟,亞馬遜和許多網路公司一樣,都在不停地嚐試新的網路模式,只要代價付得起或是讓別人買單,新試驗是一直在做的,隨時也在做修改或終止,重點不在失敗幾次,而在有沒有能獲得一次大大地成功。

如果說亞馬遜是一間全球性公司,銷售對象是全球居民,那麼這種限制的正當理由何在?
只是單純的不符經濟效益嗎?還是有其他的考量?

總之,現在沒那麼多書可以讓亞太居民煩惱沒空看。

可能有不少人都一樣,之前因為有免費的電子書可下載,因此固定每隔一段時間,都要去下載一些書,就算現時沒空或沒興趣看,也一樣要去下載,因為免費書是限時的,錯過一次不知還要等多久,因為一個免費的電子書的促銷期,三個月內只有5天,而且也不一定作者在一個週期結束後,會再做免費促銷。

免費電子書大多數都轉白,排除亞太地區了

有人也寫了小書籤,放在書籤列,進入亞馬遜網站後,按一下書籤就可以自動找到在亞太地區,是不是也免費。如果不是免費,該書就會轉白,也是一種方便。今天看一下top 100 free book,絕大多數的免費電子書都被排除了。如果再扣掉一些公共版權的書,以及一系列的書(後面要讓你花錢買),幾乎就沒什麼了,可說是不太值得花時間去找。

補充:7/20亞太地區免費書似乎又回復了。

2012年5月14日

The biggest problem about the kindle delivery costs

The kindle delivery costs is quite expensive, i.e. $0.15 charged per megabyte.

If Amazon insist on their price table, at least they should make a identical and low price for the first megabyte or some specific amount.

Many books can become much much better by adding a few photos for reader's understanding. However, delivery costs stop authors to provide more photos, leaving  readers a hard time to figure things out.

2012年5月1日

有微軟資助Barnes & Noble可以不再風雨飄搖

Barnes & Noble是美國最大書店,在電子書市場卻老是被Amazon壓著打,電子書閱讀器一出新的,Amazon馬上就把Kindle降價,讓Barnes & Noble的Nook幾無新品蜜月期可言,讓消費者才一被Nook吸引,就發現Kindle更便宜了,市場競爭真的很激烈,Amazon一點也不肯給對手有喘息坐大的機會,一點機會都不給,由於Kindle太強大,Amazon的行銷術很強大,Barnes & Noble經營的很辛苦,西瓜偎大邊,有多少消費者會用同等心態去看待Kindle和Nook呢?


競爭是好事,當初Kindle剛出來時,價格很貴很硬,很長一段時間價格都無鬆動,Kindle也成為Amazon近年來長期強力促銷的暢銷品,但價格變得更親民,而規格也好得多,今年想必還會再有新一代Kindle現身。


Barnes & Noble還好有微軟注資,不然都不知道能再撐多久,我只在Amazon買過東西也沒在Barnes & Noble消費過,但任何市場總要有競爭才好,不然Kindle哪會降價那麼快。


微軟的平板電腦下半年會出現,但消費者在Apple和Android間選擇就好,為什麼要選後來者微軟?加強內容等附加價值是不可或缺的,平板電腦的主要用途在於吸收消化內容,必需著重在可方便並大量取得內容(影片、音樂、App、電子書)。

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of free kindle books

I have downloaded so many kindle books that I will not finish reading in 2 years.

The result is I will pick fiercely only a few to purchase in the future.

2012年3月16日

圖書館已經漸漸失去功能

圖書館曾經嘉惠許多人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
在電子書起飛後,書店倒得更多,圖書館也逐漸失去重要性。
雖然,我一直認為實體書本有其一定價值,在很多時候,閱讀質感書本絕對優於電子書。

數位網路時代,什麼都跑得很快,快到讓人追不上。

這已經是一個全球激烈競爭的時代,上了網路什麼都變可以公開透明,除了一些不正當方式,可以避免這種全球競技外,真的想不出什麼方法可以躲得掉。

不少比較認真的圖書館也做了很多電子書借閱的服務,但是圖書館的存在價值的確是變低了。

許多人事成本比每年新進書籍金額要多的圖書館(這聽起來有點怪,可是很多鄉鎮圖書館是有這種傾向的,不信的話可以去問當地圖書館)可以考慮關了,把錢直接回饋給想念書的民眾。或是集結起來,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圖書館,不過,電子書網站已經很多。

可惜的是,圖書館員有部分是會失去工作機會的,圖書的分類學,找電子書時,根本用不上。以前我也想過當圖書館員也很好,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工作。

圖書館跟書店一樣已經漸漸失去功能的原因:

  1. 經典名著大多屬公共版權,網路上要什麼電子書版本都有,不然自己轉一下也很快。
  2. 有著作權的書,不少電子書已經走向低價化。
  3. 或者是用出租電子書的方式,讓只要付出一點點價錢,就可以租書,不必花費交通費用和時間,不必擔心忘了還書,不用那麼麻煩地將借還書列入工作清單中,想看就看,直接處理完成。
  4. 有很多免費學習資源型網站存在
光以上四個原因,就不知道圖書館還能存在多久了?

我一直認為政府應該送所有在學生一個電子書閱讀器,雖然我拿不到了,但這會是最划算的小投資。

閱讀,一般都是從經典名著開始,國內外名著足以佔去不少閱讀時間。
很多小朋友也許就從經典童話開始,然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(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.)

低價的電子書和出租書,光省下的時間和油錢,大概比你跑圖書館有利,何況圖書館藏書量通常比不上電子書網站。

至於那些比較高價的電子書呢?

老實說,如果你很在乎一本書的內容,很在乎學習的效率,知識的價值,那錢一定花得值得。就像有時候遇到難以解決或很煩人的問題時,你會願意付些錢,讓問題直接消失。
至於一些內容普普,但賣很貴的書,就要靠慢慢累積的分辨能力和口啤。尤其是一些教人在短時間內賺大錢的書或程式,都不可能是真的。
要是真有什麼”密技”、”獨家配方”,沒有人會平白分享的,若是可以賺大錢的密技,那更不會拿去賣一點點錢。

趨勢如此,圖書館有沒有必要另花人力去談電子書版權?尤其在人力費用如此高的情形下?

2012年1月5日

Amazon Kindle Pc版使用心得

最近使用亞馬遜的Kindle for Pc,雖然Kindle只能看prc檔,但是只要把自己想看的txt或pdf或其他電子書檔轉成prc檔,也就可以看了,多了一道手續,問題是Kindle是不是值得這麼做?

以下Amazon Kindle Pc版使用心得

  1. 看英文自然是沒問題,中文的話,只要是純文字或是以文字為主只有少少幾張圖的,都可以看。
  2. 因為Kindle沒有所謂固定Page頁的概念,可以任意地放大縮小字體及字數以達最佳閱讀環境,而且不管你怎麼改變,每次翻頁都會準確無誤地翻頁,這是用記事本和瀏覽器所無法做到的。PDF雖然有比較好的排版,相對地也受限於所謂的固定頁的框框,就純文字閱讀而言,Kindle的彈性比較大,閱讀量大的話,Kindle的確是比較好的。
  3. 每本書Kindle 都會自動記憶上次閱讀的位置,省了找位置的麻煩。
  4. 翻頁功能可以用滑鼠點擊、滑鼠滾輪、鍵盤方向鍵、Enter鍵、Space 鍵、 PageDown&UP鍵,以上統統可以翻頁,不必另為設定。


Kindle看中文
原先認為Kindle的格式太麻煩,一直沒有使用,最近為了做Kindle的prc檔,所以有了多一點認識,就把中文txt轉成prc來看看,原來Kindle上看中文其實很好用,彈性很大,有關閱讀的主要功能簡單又方便操作,除了格式的限制,Kindle在閱讀使用電子書上比其他閱讀工具都強。

早幾年前,看最多應屬於線上閱讀,後來除了看部落格或網頁,幾乎不使用線上閱讀的方式,線上看文受限太多,也是最累又最沒效率的閱讀方式。

現在網路有這麼多東西可看可學,對我這種愛東看西看、東學西學的人,真是受用無窮。

2011年12月25日

未來網路世界:平台及軟硬體通吃

網路世界的未來是平台及軟硬體通吃的,如果要做得夠大,已經不能靠單一只做硬體或軟體或平台來支撐地位了。

WHY? 因為世界是平的,因為世界的競爭已經跨越國界,機會也是沒有國界的,因為網路把平台、軟硬體的界限也打破了,單單守著一個領域,無法避免另一個領域的強者入侵,專精與專注不會再適用於網路強者。

蘋果可能是第一個看到平台及軟硬體通吃這個趨勢的,就算不是第一個,也是執行領先者


ipod(硬體)的成功,跟itune(軟體、平台)有絕對的關係,因此ipad不只是ipad,還要吃下電子書、電子雜誌和影片市場,而還沒大成功的itv,更瞄準佔據許多人休閒時光的電視市場和電影市場,以及影片隨選市場,蘋果決不想只賣你itv這個機器。
iphone地位未來5年內難以動搖,不是規格和技術問題,而是數以百萬計的app,與數千萬使用者對iphone牢不可破的習慣,因此HTC在平台和app作業系統都非自有的情況下,只剩逐年下降的硬體優勢。這裡所謂的硬體優勢指HTC手機本身目前還賣得不錯,尚能一爭。

google買下Motorola不只是為了專利


Google2010年初就推自有手機Nexus One,到後來花125億美元買下Motorola,並非只為專利,智慧手機專利戰打得如火如荼,可是Google一開始就關注的電子書市場,始終雷聲大雨點小,一開始好像亞馬遜不是那麼值得在乎的對手,亞馬遜原先只是個零售平台龍頭,但發展AWS, Kindle等等,跨向軟體和硬體領域,不但沒有失去專注,更奠定零售龍頭地位,而且再也不是一個門檻低的銷售平台。當ipad撐起ibook後,google在電子書市場會離想要的龍頭地位更遙遠,google如果還想要電子書、電子雜誌市場,那麼在平版電腦的市場是不能缺席的。那麼google是要走原先策略結盟的路,還是會走獨立的路?買下Motorola,很難不去多發展獨立的硬體之路,藉以拉抬既有的平台及軟體。

很多只做平台或軟體或硬體單一領域的,並非沒有生存空間,然而除有高技術門檻,未來恐怕只剩雞肋可以吃,就像台灣代工界的低毛利一樣。因為這是屬於大公司的比拚,所以基本上是不存在資金門檻。

平台及軟硬體通吃是針對少數幾個大公司或國家而言,個人當然還是專注在自己的小小領域即可。台灣在網路界肯定會有少數零星優秀火花,但未來世界級的平台或軟硬體通吃大公司,大概是會缺席的。

不管是平台或是軟硬體,世界級的幾個龍頭公司幾乎都屬於美國,也可以說美國實質上已是網路世界的主宰。

2011年9月29日

沒版權的書也拿來賣錢

最近有個新網站1000ebooks.tw,叫做百年千書,很吸引人的名稱,對於常看電子書的人,當然一定會去看一看這個網站。

百年選千書,當然本本都是經典,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書,這種集合式的介紹,都很能引起讀者的關注,搞點名堂就能賣錢,就像是到逛書店的人,總會看一下暢銷排行榜一下。


你們是誰養的


百年千書,當然是個概略的數字,但一看到百年,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有很多都已經屬於沒版權的書了。

這個網站有很多國家政府機關介入,不知道介入程度有多深,出了多少人力物力,還是純掛名,但是好歹這些國家政府機關是用納稅人的錢供養,怎麼可以連沒版權的都拿來賣錢,倘若僅有掛名,也不該幫賣沒有版權書的人背書。
政府機關擁財自重的情形,在台灣真的該死地普遍。

這種連沒有版權的書,都大聲叫賣的情況,在歐美國家恐怕會被駡死。
這樣的網站居然是台灣著名出版商結合政府機關做出來的。

奉勸大家不要當冤大頭,只要是已過著作權保護的人,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,要是找到的是簡體字,可以自己用一下簡轉繁工具,就有繁體版了。

2011年7月22日

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又降價了

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終於又降價了,6吋螢幕, Free 3G + Wi-Fi從189降為139,

6吋其實就像漫畫書差不多大,看漫畫應該沒什麼差,但因為個人偏愛看大一點的字,所以6吋實在有點小,至於9.7"又覺得太重。
ipad2最強的其中一點是”相對夠輕”,在重量上同規格的沒一家比得上,很多廠商都要搶平板商機,但在重量上蘋果真的贏很多,光這一點可見ipad的精巧無人能比。
ipad推新款的速度很快,每次一定會更輕巧,只是有許多人不一定在乎輕巧這個問題,不然怎麼會用上不太輕的保護套、保護殼之類的,是嫌太輕了嗎?

行動裝置目前在重量上還可以再輕一點。

愈來愈輕的行動裝置


kindle 降價表示電子書閱讀器的發展又再向前進一步,而且還送免費3G,當台灣在不滿國內吃到飽上網貴又慢時,Kindle有免費3G可用。

ipad要是也來個隨機附免費3G那絕對是又一次市場大地震。當然使用ipad的人流量會用得比一般電子書閱讀器多很多,要附3G其實也不是不可能,將來一定會走到這一步,只是行銷搭配與時間長短問題而已。

2011年5月4日

請支持實體書店

首先,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,或實體書和電子書可以並行不悖。

實體書店被網路書店打得很慘,現在再加上實體書已漸漸被電子書取代,要是實體書店全部消失了,那是一種莫大的損失。

在時代潮流的推前下,不需要所有的實體書店都依然活得好好的,但每個人群聚集的地方,都應該留下一間實體書店。

為了存活,實體書店的價格也大都定在79折,你不需要因為價格的因素而靠向網路書店。

每隔一段時間,到書店走走看看,翻閱新書、暢銷書,就算你不在實體書店買書,也請買個一定會用到的文具來支持實體書店。一邊支持實體書店,一邊也達到每逛必有收獲(每逛必敗),純逛不買,其實是浪費時間,

實體書店的氛圍,是網路書店所無法提供的,氛圍需要金錢資助,就像許多餐廳,餐點一般但價格貴上許多,賣得就是氛圍,書店的氛圍也是有價,用購買來當做付費,可以讓你永遠有機會享有書店氛圍。

實際一點而論,你可以花一小時走逛書店,就可以大致了解最近有哪些好書,書市流行什麼,是否命中你的需求,是否開拓了你未知的領域,對於你決定是否喜歡一本書,是否喜歡到要買的程度,絕對比你在網路書店上逛所得到的時間效益要高出數倍。

2011年4月25日

用email天天看點書dripread

今天發現一個有趣的閱讀電子書網站dripread.com
drip是一點、一滴的意思,dripread意指一點一滴地閱讀。

dripread把一本電子書,分成好多份,然後每天用email寄到信箱,這樣一天一點閱讀下來,一本書就看完了。這種方式很有意思,就好像有些人利用保險或基金存錢一樣,強迫自己定期存點錢,最後小錢可以變成一筆不小的錢。知識的累積也是一樣,一點一滴,總有一天會看完一本書。


以前電子書未興起前,其實很多成年人不怎麼買書看書,所以出版社也常常呼籲大家多看書多買書。為此,以前有個文人說,要如何分辨要不要買一本書呢?當你發現書中有一句話能引起共鳴或是對你有幫助時,你就該買了。

現在電子書興起,但是有多少本來就不太閱讀的人,會因此就閱讀了呢?我覺得因為電子書便宜和便利之故,多數人讀的東西會變多,但效果還是有限。因為沒有閱讀習慣的人,就是不會去讀,而且有時候就是讀不下去,或是有些書明明該看,但就是看不下去,或是一忙就忘了,這時用dripread以電子郵件的方式來看,每天看一點,不過就像每天多看了一封電子郵件而已,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,讓人利用每天收看電子信箱的習慣,來套用在閱讀上。

每天一封讀書的信,是一種提醒,是一個累積,也是一個習慣養成。

dripread提供方式

  1. 網站存有免費電子書可自由選擇以email方式寄到信箱,每本書會告訴你分成幾天份的email,讓你事先可以知道多久可以看完。
  2. 可以上傳自己的書,然後再設定寄給自己。
一本書分成幾天看

2010年7月7日

電子書閱讀器降價事件簿

電子書閱讀器(或直接簡稱電子書)從二、三年前開始慢慢火紅,而其實網路加上電腦就是最大的電子書,從最簡單的txt,到html,到PDF,特別開發的格式,只能在特定軟體閱讀的程式,其實一切都始於網路。
在電子書百家爭鳴中,從Kindle初為王,到iPad強勢挑戰成功,就算龍頭位置會不停地換人坐,
到目前為止,百家爭鳴,戰況愈見激烈,至於擁有龐大閱讀人口的華文市場,光比”人數”這一項,只能以潛力無窮稱之。
這一陣子降價之快,大多要歸功於iPad的搶市成功:

  1. iPad以499美元的低價上市,攪動電子書一池高價不動之水,果然有競爭才是好事,至少對消費者而言是絕對的好。
  2. 以低價150美元搶市的Kobo電子書閱讀器
  3. 在美國書店Barnes & Noble的Nook在日前搶先降價到199美元,沒有3G版的則是149美元
  4. 亞馬遜緊跟Barnes & Noble將標準版Kindle降到189美元
  5. 新一代Kindle DX功能更好,但價格降到379美元
  6. Sony電子書閱讀器各種版本也跟著降價
這是降價之始,但未來隨著更多廠商的競爭,應該還有不少降價空間。而且容量應該有更大的空間。
對於電子科技新產品,要搶先使用,一定會付出高價格,網路和電腦本身就是最早的電子書閱讀器,手持電子書閱讀器有其便利、輕巧、較不費眼力等優點,而其實很多手持裝置如手機、mp3、mp4、mp5等也都有閱讀功能,但在大量閱讀下,何種大小軟體最適合閱讀,最能有效獲取知識,則是專業電子書的優勢所在。

2010年4月28日

archive.org一個很不錯的免費電子書網站


接續昨日的文章電子書及電子書閱讀器的最大優點:平衡知識與教育的落差
介紹archive.org這個相當不錯的免費電子書網站,不僅有文字版也有影音版或是軟體類都有免費提供,可以免費讀、免費下載、免費列印,而且為了方便讀者,書籍有提供各種閱讀規格,喜歡看書的人不會受到閱讀器的限制,人人都可以方便取得。就這個網站的標語來看:Universal access to all knowledge,他們要做的是全球的知識入口,archive.org是一個非營利組織,目前已有超過220萬本書,而且他們所提供的書是合法的、沒有版權問題的。
現在提供免費電子書的網站不少,不過能做大量系統性分類並且合法的,才是值得推的好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