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讀書心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4月29日

靠聰明花錢過好生活Living Rich by Spending Smart讀後感

每當沒什麼網路科技想寫的時候,讀書心得有很多可以寫。

這陣子看完的這本”Living Rich by Spending Smart” by Gregory Karp(靠聰明花錢過好生活~~這是自譯書名)

當初拿到這本書時,也是在它促銷時免費取得的。到底你要不要花錢買書,或是等促銷再免費取得?等促銷也有可能等不到。

首先,這本書寫得簡單明白,英文不很好的人,不用擔心,而且書也不厚,至於國內環境用不到的地方或是跟自己生活相關性很低的部分,不妨跳過,著重可以直接馬上採用的部分即可。

這本書讀不到四分之一時,就很想給好評,因為裏頭有幾個很好又誠實的花錢觀念。

一開始作者就把FIT(Food Insurance Telecommunicate 食物、保險、通訊 ) 列出,這是三個最容易輕鬆省錢的地方,在節省的同時,又不至於影響生活品質。

食物

三餐是每天都要吃的,這部分最容易省錢,即便不會煮食的人,光從飲料下手,也可以輕易省錢。

保險

大家都知道保險業是很賺錢的,當然是來自保戶的錢啊!

通訊

室內電話、行動電話、上網、行動上網,甚至還包括一些其他服務訂閱費,除非真的是對工作、生活很必要,想想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,花太多錢買到不很必要的便利,並不值得。

像這一類實用書籍,只要能抓到幾個甚至只有一個觀念,而實際應用到生活中,都可以很快就把花在書的錢賺回來。

過去會說”省下一塊錢等於賺到一塊錢”,作者說”省下的一塊錢比賺到的一塊錢還大”,確實如此,因為賺到的錢不僅要交所得稅或其他稅,還有可能被健保費等有的沒的侵蝕,台灣日窮,生活費用漲不停,花得巧變得很重要。

2013年4月24日

"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"讀後感

最近覺得思緒不若以往清晰明白,可能是太多看了一半沒看完的書或是累積太多想看的書,還有一些每天做一點然後慢慢完成的事,所以漸漸地變得有些亂,最直接的就是當想看書的時候,到底要看哪一本呢?

本來去年預計看完的系列影片沒看完(每集還有做簡單筆記),因為中間看了其他有的沒的,以致拖很久,有時候事情不急可以慢慢來,但拖久了也是負擔,這個月就要先把系列影片看完,看完之後也許再找個很長的系列影片接著看。

前陣子想把php document看完一次,不管能吸收多少,那數量真是太龐大了,看到現在1%都還沒看完。而蜀山劍俠傳,累計看了幾十小時,也不過看了十幾%。

後來,又開始做一些筆記數位化的事,同樣是十分耗時的事。諸如此類,一堆沒有急迫性而未完成的事,開始產生了不良的影響,為了簡單化,決定把一些快完成的或容易解決的,先完成了再說。

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是一本份量相對輕微的書,所以也是優先看完之一。
首先,他名字取得有賣點,可是這本書之所以會看,真的是它出現太多次而已。

這本書是暢銷書,後來才知道也拍成了影片,可是情節不夠嚴謹,思想深度不夠,注定成不了經典。很喜歡這本書的人,也別反我,畢竟我若是作者,我寧願生前書就暢銷書,經典不經典其次,情節不嚴謹之處,比較遇到的第二個人和第五個人,你可以自己去細究,輕易就可以發現敗筆之明顯之大,可見作者當初寫的時候,就沒有完整的故事,可能是後面為了牽就五個人所代表的五個想法或觀念,而且究竟是要寫五個、六個或十個?還是單純地書到了可以成書的份量就停了呢?

書裡用五個人教了五件能感動人心的事,但這五個觀念,都很普遍,只是作者又提醒大家一次,所以如果書要不同,那一定要是故事很精采,反正就是故事好看就好。

五個觀念都很好,可是都很消極、很認命,只是你改個想法,什麼都不去做,你還是可以覺得一切都很好。而且人死一切既了,為什麼要到死了才去了解,你可以想像作者所說的五個觀念,你要到死才學到?當然,因為讀者在生前就看了書,不可能死了才知道,可是人人生活經歷不同,不可能只是讀了就能全套到生活,就像四書五經、禮義廉恥,誰不是多多少少知道,但誰做到了?

在主人翁艾迪死後,也許可以告訴他,他的工作很有意義,因為保護了許多人的安全和幸福,但如果在艾迪年輕的時候,你真的要告訴他守著那份不喜歡的工作,沒有夢想地做著自己都沒有熱情的工作到老很有意義?

人不會因為單單死了,就變得聰明、有智慧或有洞察一切的能力。

反正就是個還不錯看的故事。

2013年2月12日

賈伯斯傳讀後感

終於看完這本厚書。
一些感想:
  •  首先,看的是簡體字版,雖然有些用語與繁體字不同,大致上沒什麼問題,現在看簡體字的機會多很多,久了也習慣了。繁體版的真的太高貴了,不管是紙本還是電子書,Why? 台灣的電子書價真的貴不少。
  • ”過程就是獎勵”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.很喜歡這句話。
  • 蘋果產品因為整合硬體、軟體與內容,因此有”產品界面更簡單、電池壽命更長、更易於操作、內容處理更容易的特性”,從使用者的角度而言,都是比較好的選擇,因為更直覺、使用習慣一致、少有病毒與當機問題,這些特性其實可以轉化為”更高效率、更省時”。開放系統當然也有好處,至少比較便宜,有選擇才有競爭。
  • 雖然賈伯斯想做的是大眾都能買得起的產品,不過顯然還是有些高貴。在內容變得愈來愈重要後,可不可以在硬體與軟體上少賺10%獲利呢?這是未來的事,不知接任者會如何做?
  • 不管如何都不要工作過勞,那簡直是給自己”種一顆叫做病的種子”
  • 賈伯斯過十分簡單的生活,尤其是物慾上相對來說比大多數人來得簡單,因之,思想、直覺都更敏銳。這是簡單生活的好處之一,賈伯斯就是一個例證。
  • 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才所打造出來的產品。單說人才並不足,其實大公司的制度往往埋没人才,人才造不出好產品,也是常有的事。產品當然是人才所做出來的。
  • 賈伯斯只要一流的人才,因為一流的人才只想和一流的人才工作。很難想像二流的人才可以做出一流的產品。
  • 想不到賈伯斯想哭的時候,常常就真的哭給人看,不管是不是成年或對象是誰,只要到傷心處或感動處,就流眼淚。不知道多哭一點,是否就可以變得比較像”賈伯斯” 。
  • 賈伯斯傳的作者,其實寫得可以再好一點,也應該少一點誘導。不管中英文版,為了”搶錢”,匆促上市,這跟賈伯斯做產品的理念,完全是違背的。賈伯斯找了一個趕著他死亡賣書的作家。書仍然是精采,但大部分原因在於賈伯斯個人生活的精采,且是沒有競爭者的產品。我認為作者有出revison修訂版的道德義務。不管當初是誰找上誰,作者又在書裡表示得好像不是很想寫,好像等到市場表現得十分有賣點後,作者就不再那麼不想寫,但想法立場卻並沒有走到一個比較中立客觀的位置。又匆促上市,雖然準備及約談的早,但誰知道是多少個hours workweek。一個人說什麼不能代表一個人,做了什麼才是。
  • 新穎的想法和具體執行同樣重要。 
  • 比較沒意願聽老歌,但賈伯斯十分推崇The Beatles和Bob Dylan,開始聽起Bob Dylan的歌。有些歌聽起來並不那麼”老”,網路世代真的很好,不用為了找個資料,東奔西走還不一定找得到。

2012年12月29日

基督山恩仇記讀後感

原以為買了kindle可以多看一些新書,想不到看的以年代久遠的書為多。

以前上課時,老師拿著簡略版來上語文課,那時聽不是很懂,只記得老師自己一個人唸得自得其樂得很。

國外的經典名著,以高中時期看最多,在大學時期就已經看不下去了,多年後的現在居然有心情看。不同種類的書,在看得下去的時候就快看吧。
也因為年紀漸長,閱讀時所注意和感動的地方會有不同。這本書也是一大長篇,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看完,閱讀的速度比以前慢上許多許多。

基本上,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不同的,法國還是信天主教比較多,但書中一律稱基督,這使我錯亂了,反正天主都是一樣的。


從書名就可以知道主要的故事內容在講”復仇”。人心喜歡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因為善得善果,人心會愉快,惡人有惡報,是人心一直所期待,只是在惡報來臨時,殘酷的現實有時會因惻隱之心而出現疑慮,若是照作者的想法是:復仇是上帝的意志的實現,毋需懷疑。

如果是一本誠心之作,通常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,尤其是有關信仰的部分,要掩飾太難,除非提到的夠少.不足揣測,因為那極可能是取自他人的想法,若是長篇大論。一般都會涉及作者本身的經驗、信仰,若非如此必然會荒腔走板。

大仲馬在書引了許多書名及相關人物,在過去的時代要得到那樣的知識是不容易的,現在知識資訊的取得是如此方便而廉價,因此能善用的人,可以在日積月累下取得極大優勢,分隔一個人的未來的,貧富的重量會降低。

這樣一個長篇,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構思,這點很不容易,至少目前的我做不到。每一個枝節的處理都很詳細完整,不會因為偏離主角或主線,就單薄帶過甚或露出破綻。

很多人不看好電子書閱讀器的未來,但我始終相信電子書閱讀有它一定的地位,也許它被平板電腦拉走不少用戶,但它還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,至少5年內如此,因為不敢估到很久遠的未來,會不會有更好而已可商業化的技術,但我敢說5年內是不用懷疑的。光看這一本基督山恩仇記就花了很長的時間,因為是在電子書閱讀器上看,所以眼睛會比較舒服,但時間很長還是很疲累,如果是用平板電腦,眼睛應該會累上許多,可能因為太累而必需減少使用時間。有些人很用力地看衰電子書閱讀器,基於眼睛這個原因,我想那個人有極大的機率很少讀書,尤其當他的身分是什麼分析師之類的,畢竟這種靠腦力吃飯的人,居然很少閱讀,理應非一般人可接受,那可能有點不太對。當然看小說,不一定對人生有什麼助益,”閱讀”也不是僅指小說,網路上雖然資訊豐富,但完整性和系統性還是不若”書”。猜測一個人的行為,畢竟也是沒有什麼錯的。要是有人就是用平板電腦來大量閱讀,用視力當代價,顯然不智。

可見,我還是大大推崇電子書閱讀器,平板電腦競爭大,具更佳的規模經濟,世代更迭比電子書閱讀器快,過個幾年也許可真的完全淘汱電子書閱讀器,但近幾年是不可能的。若是發生因為量少而停產,又沒有其他對眼睛比較好的替代品,那就要多買一台備用啊。目前不知道kindle的壽命能有多長,但我認為不該短於二年,能愈長當然愈好,未來如果kindle對中文的使用若是依然沒有改進,可能買國內的就好,不一定要kindle。

2012年10月5日

別鬧了,費曼先生-讀後感

這是一本很棒的傳記,且能使人不停發笑的書!

費曼先生看待事情的眼光很不一樣,很追根究底、很童心、很有自己的方式,幸虧美國是比較自由開放的國度,不然費曼先生不見得能如此悠然自得。

看書的速度變得愈來愈慢,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其實被書刺激出許多想法,也覺得一定要推薦這本書,可是終於看完想寫感想時,卻發生提筆無字的局面,應該說面對螢幕卻打不出字的困境。

當然可以抄錄幾段書中文字來充版面,但還是讓讀者親自去發現為好。看一本好書,從一無所知開始最好。

雖然,這本書已出版多年,但好書真的沒有過期日。

2012年7月19日

Google真強大,看不到想看的東西,一定要試試”頁庫存檔”

Google真的很強,生活中很多事也跟著改變。還有一件google做的很好,現在看書的時候,只要看到作者所寫的東西,任何人、事、物、地點、音樂、影片,都可以很快的透過google來取得。像是之前看劉墉的書,書中提到奧斯卡獎項的經典影片片段,光看書真的不知作者何以覺得好,要是以前想要知道影片的內容,不大費周章也很難看到,現在透過指尖打上幾個關鍵字,直接就可以透過google、youtube找到影片來欣賞,幾秒鐘找到,幾分鐘看完。還有加拿大紐芬蘭是多麼的冰天雪地,多麼地難以生存,透過網上的圖片,想像可以有更多憑藉,不是全然的天馬行空;雪蟹長什麼樣子?搜尋變成輔助閱讀和學習的重要工具。

有時候,在網頁上搜尋、瀏覽時,會遇到看不到東西的情況,這時簡單地透過google的頁庫存檔,有可能可以看到想看的東西。這是為了方便,但不是在看什麼見不得人的事,這世上秘密很多,但也沒什麼多少秘密真的那麼不得了,除了商業機密,事關”錢”,其餘秘密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來說嘴八卦。


奇怪,不能看
 基本上,看搜尋的內容,並不是什麼不能公開的內容,但是”發生錯誤了”,還說”您沒有本討論區檢視文章的權限”,是要登入或加入會員就可以看嗎?

回到原先的搜尋頁,點”頁庫存檔”,果然可以看了。
Google頁庫存檔
閱讀是我的興趣,Google成了我的閱讀良伴。

2012年5月1日

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of free kindle books

I have downloaded so many kindle books that I will not finish reading in 2 years.

The result is I will pick fiercely only a few to purchase in the future.

2011年11月27日

讀書心得:錢與閒

以五星為滿的話,我會給這本書"錢與閒"三星半。

作者麥可‧勒巴夫,自創勒巴夫定律: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,被動投資你的金錢。

其中有篇保護自己的七個關卡,值得分享:

  1. 做個批判性的思考者:與負面思考不同,對任何事花點時間思考,要求相關證據,並以客觀的眼光評斷。
  2. 做好功課
  3. 問些明確問題,並取得書面答覆
  4. 與推銷商所提供的見證人談談,但要保持懷疑
  5. 抗拒要你立即簽字的壓力戰術
  6. 別投資自己不了解的東西
  7. 不妨聽專業人士的意見
書內也許沒有什麼了不得或很不一樣的看法,很多好的建議與意見,重點在於知易行難,要是能做到一部分,就算很不錯了。

2011年10月7日

"自慢"-讀後心得

何飛鵬先生的這本”自慢”,是2007年出版,平常會去書店晃晃的人,當然早就知道這本書,但直到最近才拜讀完,可見我真的不是愛跟風的人。

書在一開始就破題:自慢,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、最有把握、最專長的事。

其實這類的書,我本來就興趣不高,尤其是國內作者所寫的,更沒興趣,原因很簡單,不夠真實。如果不夠真實,那不如看小說。至於為什麼會不夠真實?你問問自己這種人生主題你能多真實,大概就知道答案了。
這是個人來自對人真誠,卻被當”很好對付的人”,所得到的人生經歷,這種經歷是很多天真沒有心機的年輕人都會經歷到的,受害程度有多高,就看遇到的人有多差。後來了解到”真誠只能交付少數人”。書中有篇”別跟魔鬼打交道”,舒緩了不平的情緒,我也是只能當個笨人。

年輕人對人真的要存七分戒心,有心事寧可對石頭講,也不要隨便跟他人坦白。

自慢這本書,何先生將其人生經歷和觀念做了夠程度的真誠表示,其中有不少篇文章都是很不錯的文,也因此值得推薦。像是”奧妙藏在基本之中”、”工作不會傷身”、”千萬別做生意”、”大氣、骨氣、志氣”、”工作不當在野黨”、”勉強別人,理所當然”。